2016高考作文題目練習題及優(yōu)秀范文:找尋生命的無限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閱讀下面的材料,按照要求作文
肖伯納:人生有兩大悲劇,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,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。
周國平:人生有兩大快樂,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,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(chuàng)造;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,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。
要求:選好角度,確定立意;題目自擬;不要脫離材料內(nèi)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;除詩歌外,文體自選;不少于800字。
關于審題
審題立意時,可以從肖伯納或者周國平的角度進行立意,也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,從整體上進行把握。大致可分為三個角度:
從肖伯納的角度,看人生有兩大悲劇,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,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。這是用悲劇(消極)的眼光看人生,是從占有欲或者從滿足或從功利的角度來說的,體現(xiàn)了悲劇的人生觀。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滿足的無聊是雙重悲劇。這兩種悲劇的根源都關乎欲望,沒有實現(xiàn)欲望就痛苦,實現(xiàn)了欲望就無聊、空虛。這樣看來,這種對待人生的態(tài)度與叔本華的悲劇觀是一樣的。叔本華認為,痛苦是與生俱來的,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大的,而實現(xiàn)欲望的能力是相對的。這兩種的矛盾很難調(diào)和,因此,人很難得到永恒的快樂,總在痛苦與無聊、空虛之中搖擺??梢詮挠c痛苦的角度深入思考。
從周國平的角度看,人生有兩大快樂,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,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(chuàng)造;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,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。這是用審美的眼光看人生,為得到而尋求、創(chuàng)造的過程以及得到后品味、體驗的過程,都是同樣幸福的事情。周國平的話強調(diào)人不應當從功利的角度去審視生活,而應從審美(非功利)的角度去打量人生,從而可以提出:創(chuàng)造(或者體驗)的過程就是快樂、幸福;立足于創(chuàng)造,收獲快樂人生;藝術的、審美的去看待人生也是快樂和充滿激情的。
整體上把握材料,可以從淺層和深層角度來立意。
從淺層次看,肖伯納和周國平因視角、心態(tài)的不同,帶來了認識、觀念的不同。由此,可提出:不同的心態(tài)、視角會產(chǎn)生不同的認識與結果。
從深層意義來說,肖伯納與周國平的出發(fā)點是一樣的。肖伯納揭示出這兩大悲劇,就是告誡人們,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,不要只重視人生的結果。因為太重視結果,追求結果時,就會把過程視為一種苦役;另外,要是太看重結果,那么,即使實現(xiàn)了結果,也會因太關注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快樂,陷入無聊、空虛。肖伯納是從反面來說的。周國平則從正面來說,生活的快樂,人生的幸福,應更注重創(chuàng)造的過程,以審美的眼光關注過程,也就是說在追求、創(chuàng)造的過程中,要是擺脫了占有欲,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許多瑣屑的煩惱和渺小的痛苦,活得豁達些。因此可提出:幸福、快樂既可以體現(xiàn)在結果上,又可以體現(xiàn)在過程中,只是要注意的是,放在結果上,往往是只能收獲短暫的快樂,而放在過程中,既能體會過程的快樂,也能體會到收獲結果的快樂。也可由此得出,擺脫了占有欲,就能收獲快樂;癡迷占有欲,就會陷入痛苦與無聊的泥淖之中。
其它有關契合內(nèi)容的立意都應該算切題。
佳作賞析
找尋生命的無限
帕斯卡爾對人有這樣一種認識:人既偉大又悲慘。人認識到了自己所能取得的有限,不會諸事順遂己愿,卻仍渴望著無限,因生命中未得的殘缺而不斷追求。
正因如此,未得的悲傷被巧妙地轉化為追尋的快樂,這一份對無限的渴望使人清醒地定位自己,付出無悔的努力。遙想當年《法國大革命史》這部巨著的形成過程,是著者卡萊爾在失去原稿,不復可得的悲慘遭遇中,重新鼓起勇氣,再次完成,并更為精益求精的第二部成書。這部書是卡萊爾的夢想,是在一直渴望取得的頂峰。倘若就因一次失去的悲慘,認定此生無法企及,那卡萊爾何嘗能在找尋未得,找尋無限的過程中重拾作為一個史學家的欣慰和喜悅呢?
所以,對生命無限的渴望,對未知的那種期盼,恰是人們創(chuàng)作的不竭源泉。紀伯倫曾指出:“一個人不在于他成就了什么,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東西。”在找尋生命的無限中,人們練就了堅持不懈的品格,他們品嘗了人世的悲歡,終于在找尋無限,追求未得中暫且放下了不圓滿的缺憾,努力形成別具一格的偉大。
的確,就算人在知、情、意方面總會有個限度,可這也提供了一個未得的契機,使自己突破已往的極限。正如當年的培根,為了潤色自己的隨筆與人生箴言,時刻將筆記本放在身邊,不斷修改?;蛟S在旁人眼中,那已經(jīng)是足夠完善的作品了,但培根認為他的文字還遠未達到滿意的標準。這也就激發(fā)他去不斷超越自我,近于完美。
而今,當人們讀著《培根隨筆》時,是否品味出了那因“未得”而更上一層的語言?又是否體會到找尋未得,渴望無限所給予的活力和熱忱?它確實融進了人的生命,讓他們的的議論論文章都有了熱度,讓他們的智慧匯聚為文明的長河。
從中,我們可以知悉人的偉大和悲慘了。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,是有可悲之處,那是人終將走往的限度??僧斘覀冎獣粤藷o限,進而追求和創(chuàng)造,在這一過程中,方顯出生命的本色,達到更高的境界。
其實,生命的意義也便是這樣。從二律背反中清醒過來的人們,在得和未得間感慨不已,弱者安于所得,但強者找尋生命的無限,讓卑微的生命鑄成一座永恒的雕像。
點評:這篇文章延續(xù)了小作者一貫的風格,語言優(yōu)雅而有哲理意蘊,厚積方能薄發(fā),這與她扎實的閱讀功底密切相關。整體思路架構清晰,各部分有序有效展開,材料能夠有效支撐觀點,思維思想是作文的靈魂,小作者平時的思維訓練是有效的。
多一度熱愛
紀德有言:“我愿為一切美好的事物燃燒自已的靈魂。”這美好的事物就是我們的理想與追求;這燃燒,便源于熱愛。有了這樣的愛的追求,人生就沒有悲劇。
熱愛一項事業(yè),在前進的路上我們走得無悔而多姿;在達到終點后也未曾放棄執(zhí)著。
為了這度熱愛我們在追求??票扔袑@球的熱愛,35歲“高齡”腳祼重傷也不言退役只為一個籃球夢;著名考古學斯坦因,終身未娶,在被截去腳趾后問的第一個問題是:“我還能遠行么?”他們是快樂的,因為他們心中有追求,于是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,有淚可落也不凄涼。對事業(yè)的熱愛,給予了他們走下去的信念與勇氣。斯坦因一個人開創(chuàng)了“敦煌學,”冒著各種危險馳騁于世界。這份快樂,比待在家中悠哉地喝咖啡豪邁得多。若缺少熱愛,就若缺少了領略這份快樂的資格。
因為真正熱愛這份事業(yè),即使得到了心愛的東西,也仍會細細品味和體驗。楊絳對文學的熱愛使她歷經(jīng)百年仍舊風華如初,品讀她的文字,能感受著她內(nèi)心的執(zhí)著。我熱愛著我所執(zhí)著的事業(yè),這份愛源于內(nèi)心。得到了它,我便站在山頂,對這份快樂有了更深刻的體驗。
只是這種熱愛已不多了,現(xiàn)實中滿眼可見的是得到你喜愛的東西后的“悲劇”。高學歷的研究生在實驗中搖晃著儀器,因為要證書要榮譽。他們對科學的熱愛恐怕僅是因為要“吃飯”,要文憑找工作,一旦榮譽證書到手,他們的腦海中的光環(huán)便黯然褪色,最終淪為平庸一族。缺少真正的熱愛的靈魂,無異于行尸走肉,淪為肖伯納所說的悲劇。我們多的是像于丹那樣不熱愛靈魂只熱愛名聲金錢的人,這份愛太膚淺。只顧眼前的浮華與喧囂,少了一份對事業(yè)的執(zhí)著。他們的人生才是肖伯納所言的悲劇。
圣??颂K佩里說過“創(chuàng)造,是以有限的生命換取無限的價值。”這創(chuàng)造,來自熱愛。因為有了熱愛,我們收獲了追夢的信心?!赌婀怙w翔》中的黃裕翔是快樂的,即便盲了,但他有對鋼琴的熱愛支撐著他;文學家桑坦格是幸福的,他愿意為了文學而寫作,雖然可以逍遙度日,但熱愛拒絕了悠閑。
我們?nèi)粝胍鞓?,必須熱愛一項事業(yè),方可“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”,“朝游北海暮蒼梧”;也只有熱愛,才不會讓你收獲果實時為失去方向而迷茫,才會讓你“人生有兩大快樂”。
每一段熱愛都會成為不朽。歷史作證。星河作證。生命作證。
點評:本文論點明確突出,對兩則材料均有一個辯證的分析。結構清晰,利用幾個分論點彰顯主論點。思想具有一定深度,關注生活,在很常見的事情上挖掘并論證。語言不死板,能引用名句,增加文章內(nèi)蘊。同時聯(lián)系了當今現(xiàn)狀提出反思具有時代氣息,能夠引起讀者共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