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理故事素材:三八二十三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事例內(nèi)容
著名文化學者于丹曾經(jīng)在一次演講中講過一則故事:
古代的一個鬧市上,一個混混要買三匹布,每匹布八吊錢。付款時他卻只拿出二十三吊錢,聲稱“三八二十三”而不是“三八二十四”。賣布人和他理論時,這位混混還以頸上人頭作擔保,說自己是對的,只肯付二十三吊錢。
一位年輕人打抱不平,說如果“三八二十三”是對的,他愿意輸?shù)纛^上的帽子。眾人相持不下,于是來找年輕人的老師――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,請他主持公道。
老學者沉思了一會,然后說“三八就是二十三?!?/p>
小混混不但用二十三吊錢拿走了三匹布,還得了年輕人的一頂帽子,高興而去。老學者因此受到眾人的鄙視。
年輕人忍不住質(zhì)問老師:“為何三八能等于二十三?”老師回答:“你說那小混混的頭重要,還是你的帽子重要?他用頭來和你的帽子打賭,我能說‘三八二十四’嗎?”
年輕人這時恍然大悟,明白了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的良苦用心,內(nèi)心慚愧萬分。
小編解讀
老學者雖然表面上犯了錯,損害了自己的名譽,但是卻因此保住了一個人的性命,這是一種寬容、隱忍的大智慧。于丹教授講述這則故事,是為了說明中華文化的智慧和通達,在某些時候能夠靈活變通,不認死理。
時評作家楊恒均博士對此卻并不認同,他認為這種無原則的妥協(xié)和退讓與現(xiàn)代科學、法治精神相違背,這種所謂的“靈活變通”是中華文化中的糟粕,是我們從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的障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