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很精彩,科學嚴謹而并不呆板_1200字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何謂人文?在我看來,闡釋與人以及與人相關的文化現(xiàn)象的學問即是人文;何謂科學?在我看來,以觀測和實驗為基礎,用邏輯推理、分析綜合等方法研究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關系的學問即是科學。科學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: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。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,比如說經濟學、政治學、行政學、法學、管理學等等;而自然科學研究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,自然科學又可以細分為理學學科和工學學科。
那么人文和科學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么區(qū)別呢?我認為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。
首先,人文和科學產生的時間不同。文、史、哲這些人文類的學科,自有人類活動之日起就已經產生了:人們需要運用文字描繪圖景,抒發(fā)感情,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,于是文學就產生了;人們希望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諸后世,讓后人少走彎路,于是史學就產生了;人活一世,總是會面對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,比如自然界內的各種奇怪的現(xiàn)象、人自身的生死問題,而這些問題在當時的條件下并不能得到答案,人們便不得不想辦法給這些問題一個合理化的解釋,于是哲學就產生了。而自然科學的產生,則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和認識能力的基礎上的。自然科學顛覆了人們原有對事物直觀的認識。比如東漢以前,人們根據(jù)自己直觀的認識,認為天圓地方,而渾天儀的出現(xiàn),人們通過對天象的觀測,漸漸認識到一個現(xiàn)實,自己是生活在球體上。
再次,人文和科學所采用的思維方法不同。人文更側重于對人感覺的描摹,側重于純意識領域的理性思辨,而科學則更側重于從實際出發(fā),對事實和現(xiàn)象做客觀分析。比如說,對于到了秋天葉子為什么會凋落這件事情,人文學者們給出的答案多是感時傷懷,由此引發(fā)對生命傳承的感悟;而自然科學經過試驗和分析之后得出結論,樹葉之所以脫落,是因為其中含有脫葉酸的緣故。
因為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感受,而這些思辨在人文范圍內都是允許的,所以,人文科學的答案往往顯得更加豐富,但是在自然科學這個層面,答案有時候有且只有一個。比如著名的六祖慧能的故事,風吹著船上的旗子搖動,有人說是風在動,有人說是旗子在動,而六祖慧能卻說是因為人心在動,所以才能感覺到風動和旗動。這三種說法哪一種有道理呢?在人文領域都是一定的道理??墒峭ㄟ^自然科學的研究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答案只有一個,那就是風吹旗子動,是自然界空氣流通的緣故。眼睛是人的視覺器官,人眼睛看到了外物,所以也就感覺到了風吹旗動。
那么,是不是由此得出結論:人文很精彩,科學很呆板呢?當然不是。我認為科學只是嚴謹,而不是呆板。科學發(fā)展的過程并非一成不變的,而恰恰是一直處于自我否定當中。曾經在科學界紅極一時的牛頓三定律,被證明只在宏觀低速的物體中適用,而改變了這個前提,在宇宙高速當中就不再適用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被證明其運用是有一定條件的。這恰恰說明,科學自身并不呆板。相反,科學本身正變得越來越嚴謹。
人文與科學是相輔相成,相互依存的。正是因為研究人文的學者把嚴謹?shù)目茖W語言變得通俗化,符合受眾的認知習慣,佶屈聱牙的科學知識才能在大眾當中普及;也正是因為科學的存在,人文領域那些由于人們思辨能力所不及的、具有局限性的錯誤結論才能被一步步推翻。
人文和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、認識自我的兩根支柱,科學讓人文更出彩,人文讓科學更普及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做到科技和人文并重發(fā)展,使兩者相得益彰。
高三:蘆泓
專稿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